川剧概述
川剧顾名思义,是四川人的戏。其实川剧的范围是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安,川剧的发展已有400多年的传承。川剧有5种声腔,千多种曲牌,现在经常用着仅有300多种曲牌,5种声腔是昆、高、胡、弹、灯。温江是川剧表演艺术家贾培之的故乡(温江镇子场贾家坝人)贾培之曾任西南川剧院院长,川剧在全国地方戏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川剧班社,有民国20年(1931)宋筱玉、李琼燕创办的“玉丰剧部”,民国27年(1938)戚亮斋创办的“汉江剧部”,民国35年(1946)梅绍芹创办的“鱼凫剧部”。解放后,温江地区川剧团、汉剧团长期驻扎温江。常年有川内各地的大小川剧演出团体到温江演出,几乎一日不隔。川剧玩友团体,上世纪30年代初有王仲纯组建的“群英社”,40年代初有陈善才、黄子夫组建的“和平俱乐部”。值得一提的是,“和平俱乐部”其成员全系青年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当时四川大学的学生,常在温江活动,50、60年代有城关业余川剧团。80年代,寿安、玉石、永盛等乡镇又相继成立农民川剧团。1988 年温江川剧玩友协会成立,活动频繁。
20多年来,温江川剧培养了大批观众,川剧名家及邻近区县演员、常来温江进行川剧演出。近年,温江区川剧玩友协会得到温江文化部门大力支持,拨专款数万元购置衣箱及桌椅之类道具。如今温江川剧玩友协会、温江区文化馆川剧团。每逢节假日,都进行了川剧演出和下乡演出活动。
传承人简介
四川清音代表性传承人:袁菲,女,生于1966年10月17日,现居住在温江区柳城镇,10岁随母亲学习、从事曲艺的表演演出。10岁在邛崃文工团任演员,12岁随父母到广汉曲艺团。一直从事清音的演出与传承与研究,常年在温江区内从事曲艺的教学与演出,为培养新一代的清音传承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