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县城南五里之地,有一古景,名曰白花潭。(清.宣统)温江县乡土志有记载。看官注意这白花非百花。白花,是说花之颜色为白色,非有百种花卉也。这白花潭虽有记载,然世人知者甚少。余不才,从小出生于此地里许,也从未曾听老人们讲起过白花潭之事,何也?大概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故,常从白花潭边过而见惯不惊,习以为常,故少有人知。这白花潭不知存在有多少年了,直到公元1977年,才消失,何也,改渠治河杨柳河不复存在,杨柳河支流也不复存在,故白花潭也就自然消失了。讲了半天,这白花潭到底咋回事,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杨柳河,古称杨柳大江,千百年来,是流经温江从北至南的一条大河,是温江水利命脉的一条主要河流,说杨柳河是温江的母亲河一点也不为过。杨柳河绕温江城西南而过,流经一小乡场,各曰游家渡,即原永兴乡驻地,因原永兴、金马乡以及双流县柑梓、彭镇等万余亩田,灌水困难,需要分水灌溉,故在游家渡南半里之地,筑堰分水,开一条小河,名曰柳林溪。堰名曰柳林堰。柳林溪从杨柳河右方起水,向南流经不到一里地,即被一高埂阻挡,高埂名曰韩家埂,柳林溪不得不掉头向北流去,不出一里,又遇一高埂阻挡,高埂曰杜家埂,于是柳林溪又转向南流,终于畅通。柳林溪从柳林堰起水处,在韩家埂遇第一湾,人们为了要灌韩家埂上的田,于是便在埂边造车水筒车,致使河水水全升高,这筒车处离柳林堰也只有里许,水流十分缓慢,更为奇者,从堰头分水到筒车处这段平缓的河面上,终年有无数白沤泛起,远看,犹如一朵朵白色的花在水面上漂浮,蔚为壮观,便有人惊呼说,这不是白花潭吗?于是白花潭这名便应运而生,传之甚远,遂成为一处景观,白花谭由是得名。更有甚者,笔者在2000年初,因篆写中国民俗志四川温江卷,访问当地老者,尽皆说是;更有一老者说,这白花你知道 是咋个而来的?是龙王带着龙子龙孙来此治理水务,不经意向水面上打了几个喷嚏,这白花都是龙王的喷嚏形成的。我想,但凡一处古迹景观,一旦与神挂上勾,那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总之,白花潭这处景观,被志书记载,说明其确是具有一定特色的。公元1977年,改渠治河,河道改变,白花潭也随之而消失了,但白花潭这处景观,人们不会忘记,因为它是人们从事生产斗争中产生的一段诗意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