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我欲乘风上翠微,
的需磨炼持风雷。
文来华章意境秀,
化雨春风竞芳菲。
馆展情浓若流水,
情思缠绵抑丝垂。
结果丰硕堪回首,
歌诗书画艺频追。
这几句顺口溜,道出了一个受文化馆辅导,培养的业余文艺爱好者的感受。细看这几句诗,还是一首藏头诗,何谓藏头?即是这首诗的每一句的头一个字连起来读,即是本来的题目也。既然如此,那文化馆是怎样在群众文化中起到组织、辅导广大业余文艺爱好者的呢?它的发展又是怎样的呢?这得从文化馆的始建说起。
温江区文化馆的名称,是在1950年刚解放时接收到改造旧温江民众教育馆的基础上建立的。当时称温江区民众文化馆。
1952年10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文教办公室文教字第27号通知,各市县改名为XX市(县)文化馆。1953年5月29日,文化部(53)部厅字第339号通知,各地风称XX(区)人民文化馆或人民教育馆者一律该称XX县(区)文化馆。于是温江文化馆的名称就从此固定下来了。
文化馆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文化部1953年12月18日的关于整顿和加强文化馆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文化馆是政府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活跃群众文化活动而设立的事业机构;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满足当地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的文化需要,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教育群众,使其成为祖国的自觉的积极的保卫者与建设者。文化馆应以向广大民众进行时事政策宣传,组织和辅导群众的文化学习,组织和辅导群众业余艺术活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四项为工作任务。
从上世界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便和文化馆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化馆组织的文化艺术活动,深深地吸引了我,馆办文学刊物,黑板报,编写的文艺节目及到弄村,机关企业演出,都 深深地吸引了我,教育了我,陶醉了我的心灵。70年代我便有了文学知识,便首先投身到文化馆的馆办刊物投稿创作中,并成为一名积极的业余文学工作者。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事件,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使广大群众的情操得到陶冶,同时也给自己的文学创作得到了更高的升华。80年代初,我自己便加入到文化馆文化创作辅导工作的队伍中。文化馆的基本任务没有变,而且得到表情完美的实现与提高,出成绩,出作品,出人才,文化馆的文化品位和它不可或缺的功能性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从82年温江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成立,更给文化馆的繁荣与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八大学会协会的成立,更让文化馆在创作、辅导、组织的舞台上突显更雄伟和美丽的空间。进入到21世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经济力的增强,更如洪涛奔涌,千均霹雳,尤其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文化馆的功能和作用更是如虎添翼,东风浩荡。在文化馆的组织、辅导下,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大批作品不断涌现。全国级学会协会会员不断涌现,大批获国家级的作品表情是层出不穷。
而今,通过文化馆辅导的文艺团体上百个,每年的展演活动上千次,举办各种大赛层次更高、更丰富、更具有影响力。我为这声势浩大的文化艺术活动而兴奋、高歌、呐喊、鼓舞;我为能参与这些活动而自豪,为我文化馆的突出成绩而歌颂、我为自己有文化馆的文化情结而骄傲。正是:
文艺春天百花开,
不尽硕果滚滚来。
更浓情结文化馆,
再创辉煌上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