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首页  |  微信  |  微博
首页 > 文艺创作 > 文学作品
李永康作品评论与鉴赏系列之二十二: 微型小说是小说 宋家庚
作者:宋家庚   时间:2019年11月06日   点击数:39426

       看了这个题目,有人会嗤之以鼻:废话,微型小说不是小说是什么呢?且慢如此讲,因为微型小说是什么,至今仍各执一说,莫衷一是。仅就见诸报刊上的诸多议论看,有人说《山海经》是中国微型小说的先河;有人举先秦寓言为例,说先秦寓言是中国最早的微型小说;有人说魏晋时的《世说新语》、《搜神记》是地道的中国微型小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就等于说微型小说或者是神话,或者是寓言或者是民间传说,或者是记人或记事的短文。其结果只能得出微型小说什么都不是的结论。

       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微型小学就是小说,是具体而微的小说。就此意义上讲,说它是一分钟小说,袖珍小说、超短篇小说等,都不准确,称之为小小说,有点不雅,定为微型小说可谓名正言顺。在我国文学史上出“小说”一词始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县令。”其含义宽泛,包括寓言以及一些琐屑之言,由此发展到魏晋时期的《世说新语》、《搜神记》。被人指称为小说的那些篇章,只能说有小说的精神,或者使用了小说笔法,与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概念相去甚远,只是属于“小说家者言”,亦即《汉书·艺文志》里所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以被称为志人小说的《世说新语》志怪小说的《搜神记》(此为鲁迅所首倡)而言,只是记奇闻轶事,片言只语,完全是写实,没有虚构。小说的自觉始于唐代,如鲁迅所讲:“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有意为小说”,主要是指进行艺术虚构,系“意识之创造”。我们说,现代意义的小说乃是自此时起步,发展而为今天的小说的。可见小说不是神话,不是寓言,不是民间传说但它与神话寓言,民间传说的关系至为密切。中国的小说起源于讲故事,这乃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大要素。好的小说要有人物、要有趣、要生动,它不仅经得起看(阅读)还要经得起听,让人不看,光靠听也能懂。微型小说当然不能例外。

       有这样一篇微型小说,题目是《过程》,副题为“并非讽刺选举”(李永康小说集《小村人》)。全文抄录如下

       一、大家听我的
      二、提名,大家口头表态。
      三、提名,举手表决。
     (1)同意的请举手。
     (2)不同意的请举手。
     四、提名,拍巴掌。
     (1)同意的请拍巴掌。
     (2)不同意的请拍巴掌。
     五、记名投票。
     六、无记名投票。
    (1)同意画“○”,不同意打“ד,弃权打△
    (2)同意打“×,弃权画“。",不同意不作符号
    (3)不同意画“O”,弃权打“x”,同意不作符号。
    七——

       这篇微型小说没有人物,没有情节,读者读了摸不着头脑,弄不清是怎么回事。估计可能是作家进行的一种创作的探索、创新。依我看这是离了谱,路子不对头。这样的东西说它是小说实在难以成立,也不会得到读者的认同。因为,文学阅读一般来说人们是在轻松闲适的心境下进行的。毛姆说得好,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去读诗、小说,或其他可归入纯文学之类的各种作品,“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不是为了考试,或获取资料,人们是不肯读沉默的,读了之后仍不知所云的文学作品的。作家们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点。

       另外,微型小说的特点固然体现在一个“微”字上期篇幅小、字数少,然而仅此尚不能成其为微型小说。微型小说是反映生活的,不能写成寓言,因为寓言不是反映生活,而是为了表现思想的。微型小说不是搜奇记逸、三言两语即成一篇,重新回到那“丛残小语”的状态。微型小说应有巧妙构思,有人物、有情节,“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鲁迅语),要以短见长,小中见大,举反三。现在微型小说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品种了,应该有自己的话语体系,有自己的精神和韵味。
       美国有家杂志曾以三千美元重金悬赏征求篇幅最短而情节又很曲折的小说。最后评选出的头奖作品是这样的: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砻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中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

       三个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我不懂英语,不知此小说共用了多少英语单词。不过,我很佩服中文译者,文字水平甚高,只用了一百二十六个汉字译出,文字像拍电报一样,一个闲字也没有,简练,明快,琅琅上口。从文体上看具备了小说的基本要素,是篇小说,从规模上看可称得上“微”,是篇微型小说。据我所知,有人对之不以为然,说它不是小说,充其量是搞的文字游戏而已。此论使我想起了微型小说创作发展的另一个问题,那就题材风格的多样化问题。文学观念应当更新。语言是小说的中介,文学语言将它所叙述的一切变成了文学作品,不管是多么微小隐密的事物,或是多么宏大的内容,它们在叙述面前的价值是相等的,作家把它们对象化,转化成艺术,它们把读者带入艺术之境,使读者获得审美享受,感到审美的满足。这就是其艺术价值所在。而我们的艺术创作不足之处即在于不敢对现实与表层进行大胆的改造和超越,缺乏奇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我认为正是在这一点上,上面所举的那篇美国微型小说高我们筹,是值得我们的微型小说作家认真研究、借鉴的。

 

(原载《文化生活报 微篇文学》2001年8月总第54期)

 

     宋家庚,1940年生,山东省济宁市人。现为济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济南市文学会理事。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艺评论等百余篇;出版专著有:《稷下学宫人物故事》、《历代寓言赏析》《电影艺术与电影文学》、《新编写作学》以及《广齐音》(校注)等多部。

 


上一篇:李永康作品评论与鉴赏系列之二十三: 李永康和他的《小村人》 下一篇:李永康作品评论与鉴赏系列之二十一: 《小村人》的人文关怀 ——读李永康小说有感
联系电话:028-82722259
地址:中国·四川 成都市温江区文庙街6号
邮编:611130
技术支持:成都全景
蜀ICP备17017002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50173
公安备案号:备2005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