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小村人》(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9月),我们首先注意的是作者严肃认真的态度。作者在“代后记”中谈到他的创作,往往是“三番五次”的修改,先把自已折腾疲惫了才寄出去”。我们都在呼吁:微型小说多出精品。但呼吁是回事,创作又是另一回事。不少作者的作品明显的是“急就章”,既缺乏写前的“酝酿期”,更缺乏写后的“打磨期”、沉淀期”,便出现了鲁迅先生当年批评的:将耳边亳无意义的锁事,便填成一篇,以创作颇丰自愉。微型小说形小内核却不应小。如果思想内核是小的,无论把情节弄得怎样曲折,人物塑造得怎样突出,叙述方式怎样变换,语言怎样华丽,都无济于事。人们阅读它,犹如拆开一层又一层精美的包装,最后打开来一看,里边原来是一棵稻草那种兴味索然与愤慨,是难以言表的。目前,正是这种数量不少的平庸与浅薄的“微型小说”充斥了报刊,降低了微型小说的信誉,败坏了它的文化品味。微型小说要真正成为堂堂正正的“四大家族中的一员,成为一棵茁壮的大树,乃至最终崛起的巍峨的高峰,创作者不断充实自己的内涵才是根本,其它人的捧或贬斥,其实都是不重要的。
再回到《小村人》。小说中写的都是平常人,平常事,据示的却不是平常心,我们分明感觉到了作者那颗沉重的心。小说的故事虽各不相同,人物千差万别,但都缘于一个共同的母题,一对我们生活的家园的深切忧虑和真诚关怀,对重
新构建精神文明新家园的殷切期盼。但作者又不是简单地判别是非功过,也不是单纯地诠释一条现成的哲理,或是明确地给读者标识一条通向未来的生活之路。作者通过常见的人和事,融注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把生活现状的矿石,切开一个剖面,让人去看,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因此,在平淡的生活场景中,包容着一个深刻、沉重的内核,就使人读之心湖难平,反复咀嚼,方解其中之味。李永康的作品不多,但每篇的分量不轻。应该说他创作的起点是较高的。
作者创作的母题,演化为互为相连又各自不同的两种形态。
一种是对于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的披露。《酒干倘卖呒》、《怪圈》、《五奶奶》、《无言的结局》、《挂历》、《杀人者》都属于
这种类型。伪劣充斥、轻视师道、贪污腐化、人情淡漠……作者亳不留情地揭示出时代大潮奔涌背后的另一面。《女教师与蝎子》直接取材于《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作者忧愤溢于言表。《理解》从优秀图书难以销售这一个特殊视角,把我们的人文环境日渐破坏的现状暴露得淋漓尽致。其中《五奶奶》是写得比较深沉的一篇。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人情日渐淡薄,是一个普通存在的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作者对此并不直接批评而写得十分含蓄,因此使小说更具令人震颤的魅力。
《小村人》的另一类作品,如《绿毛金龟》、《老人与鸟》,《计谋》、《人之无奈》《深夜来客》等,则写出了囿于社会环境,人性的蜕变,情感的异化。作品多是写实的,而《老人与鸟》则别开生面采用象征的手法,把人在无形的社会压力面前的尴尬与无奈,以及人性的儒弱,写得非常到位。作者并不展示整个异化的过程,而是把结局摆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到触目惊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在销蚀人们进取的意志,人性的日渐堕落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的衰退,作者深刻地据示出阻碍社会进程的严峻问题,从而使人感奋,微型小说如此短小的篇幅,有如此沉重的承载,确也难能可贵。
李永康的微型小说时间维度一般都较长,但并未拉长小说,给人冗赘的感觉,在于他巧妙的叙述方式。他的故事开头多用“切入式直接切入故事。如“曹歪嘴后来的结局是小村入做梦也想不到的……”“便民饭馆的卞老板终于想出了一个置大众饭馆于死地的计谋”“哈哈,我杀人了,我是杀人犯!……”这种开头既给读者留下悬念,又加快叙述进程,点出人和事,是微型小说较好的叙述策略在故事展开的进程中,他略去了般化的过程叙述,而突出有特点的细节和事件,因此使主干分外鲜明和突出。他的语言也有一定特点是具有四川地域方言的普通话,有些描述十分生动,如“那些七零八落的钞票不知经过了多少人的手,皱皱巴巴的,像一堆发霉的干盐菜”(《绿毛金龟》“开这类店累死不讨好,赚不了几个钱,纯粹是磨骨头养肠子。”(《无言的结局》)有的语言又刻意对原有的语言形态进行变化如“这些人来也屁股冒烟去也屁股冒烟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羊毛出在牛身上”(同上),具有特别的情趣。
李永康微型小说也有不足,诚如他自己所说,写的过实,情节缺乏奇巧,今后仍需在构思上下功夫,小说的语言也需多加推敲。
(原载《青年作家》2000年6期、《文化生活报 微篇文学》2000年3月总第33期)
顾建新,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教授、原主任、硕士生导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顾问、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曾任江苏省教育厅中文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过三个大学的中文系主任。从事微型小说理论研究二十年,出版《撷英集》、《微型小说学》等专著五部,1999年在国内率先提出建立微型小说学科建设的倡议。在新加坡《新华文学》、印尼、泰国报纸及国内一级期刊《文艺研究》、核心期刊《红楼梦学刊》、《名作欣赏》、《甘肃社会科学》、《学术交流》、《写作》和《文艺报》、《文学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担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全国征文大赛十届综评委,参加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微型小说鉴赏辞典》的撰写。为多部小说集作序与点评。连续三年为《小小说选刊》评刊。曾任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会副会长,获第七届小小说金麻雀奖理论奖。七次获省、校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